我婆婆上个月换了膝盖,做了一条腿,花了 3 万多,新农合报了 1 万,
总共住了 14 天院。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从决定做手术到现在出院快一个月了,
每一天都有新的情况,现在回想起来,好多细节都历历在目。一开始,
婆婆的膝盖疼了有小半年了。刚开始就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有点不得劲,膝盖咯吱咯吱响,
她总说人老了,零件也该坏了,没太当回事。可后来越来越严重,走平路都一瘸一拐的,
疼得厉害的时候,晚上能整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哼唧。我们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
就琢磨着得找个好医院给她看看。周围的亲戚朋友七嘴八舌地给建议,有的说县医院就行,
有的说还是大医院靠谱。我上网查了好多资料,看到有人说北医三院的骨科特别厉害,
好多运动员膝盖出了问题都去那儿看,我跟老公商量,去北医三院。
7 月 2 号下午的特需号,医生特别有耐心。他先是仔细询问了婆婆疼了多久,
走路和爬楼哪个更费劲,有没有出现过膝盖卡住动不了的情况。然后,
他捏着婆婆的膝盖来回活动,一边动一边问疼不疼,疼的具***置在哪儿。婆婆一一作答,
说有时候疼得厉害,感觉膝盖里像是有沙子在磨。医生听完后,让婆婆去拍个腿片。
拍片子的地方也排着队,我们等了快一个小时才轮到。拿到片子后,医生指着片子给我们看,
说婆婆膝盖的软骨都磨得差不多了,关节间隙变得特别窄,再不做手术,
可能就彻底走不了路了。好在婆婆身体还行,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病,
符合手术标准。不过,医生说常规排队做手术得等 3 个月,要是着急的话,
可以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那儿的床位不紧张,能提前安排,而且手术团队也是他们院的,
技术水平一样有保障。就这样,我们定了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做手术。
7 月 10 号那天,我们收拾好东西就住院了。病房是三人间,
另外两位病友也是做膝盖手术的,一位是刚做完没多久的,另一位是等着做手术。
大家住在一起,还能互相聊聊天,缓解缓解紧张的情绪。说真的,
住院前我们准备了不少东西,可到了医院才发现,好多都用不上。
我给你说说那些真正用得上的必需品,你要是以后有家人需要做手术,记着点准没错。
尿壶一定得备,不是尿盆。术后第一天,婆婆根本抬不起臀部,用尿盆特别不方便,
尿壶就不一样了,稍微抬一下腰就能用。我们刚开始没经验,买了个塑料尿盆,
结果用了一次就扔一边了,还是尿壶好用。尿垫也得多备点,术后前几天,婆婆行动不便,
难免会有意外情况,有尿垫就能避免弄脏床单,省得总麻烦护士换。我们买的是那种大号的,
吸水性特别好,一次能铺两张,用着放心。冰袋也不能少,医院里有制冰机,可以随时加冰。
术后敷冰袋特别重要,能消肿、减轻疼痛、减少伤口流血渗出。不过用的时候得注意,
一次别敷太久,15 分钟左右就行,然后歇一歇再敷,不然容易冻伤皮肤。要是觉得太凉,
可以在冰袋外面垫个薄毛巾,但别垫太厚,厚了就起不到冷敷的效果了。
我们之前就犯过这错,婆婆怕凉,非得垫个厚毛巾,结果医生来看的时候说这样根本没用,
让我们赶紧换成薄的。拖鞋得买那种轻便跟脚的,最好是带点防滑底的。
术后下床活动的时候,穿着舒服还不容易滑倒。我一开始给婆婆买了双厚底的棉拖鞋,
结果她穿着觉得沉,走路不方便,后来又换了双轻便的,才觉得舒服多了。陪护床的话,
医院租是 20 块钱一晚,要是住的时间长,就不划算。我当时就在医院用美团买了一个,
100 来块钱,能折叠,收起来也不占地方,晚上我和老公轮流陪着婆婆,
就能在上面休息。还有拐杖或助行器,刚开始肯定得用助行器,等恢复得差不多了,
再换成拐杖。我婆婆恢复得还行,出院的时候就不用助行器了,提前买的轮椅也退了。对了,
要是到了医院还没住上院,老人腿脚不方便,先在医院租个轮椅,医院就有,
不然在医院里来回跑做检查,老人根本走不动道儿。我们当时就是没提前租,
让婆婆拄着拐走了好远的路,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悔。接下来的两天,就是做术前检查。
抽血、做心电图、拍胸片,一项都不能少。7 月 12、13 号是周末,医生不上班,
手术定在了下周一,也就是 7 月 14 号,让我们做好准备。手术前一晚,
护士来说可以在病房洗澡,不过得押身份证拿水卡,把水卡插到卫生间的卡槽里就有水了。
卫生间里的洗手盆也有热水,条件还真不错。听之前住院的病友说,请个护工特别重要,
尤其是得找有骨科护理经验的,对后期康复帮助很大。我们托护士长介绍了一个,护工姓王,
50 多岁,看着特别干练。我们跟她定了 7 月 14 号下午过来,
因为术前婆婆自己还能稍微活动活动,用不上护工,术后才是最需要人的时候。
7 月 13 号晚上,医生过来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说 10 点以后就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了,以免手术中出现呕吐的情况。那一晚,
婆婆睡得不怎么好,翻来覆去的,说有点紧张。我在旁边安慰她,说手术肯定会很顺利的,
让她别多想,好好休息。7 月 14 号早上 7 点多,护士就来给婆婆输葡萄糖了,
说是怕空腹太久出现低血糖。透明的液体顺着输液管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婆婆看着输液瓶,
眼神里有点不安。我握着她的手,说:妈,别紧张,一会儿睡一觉就好了,等你醒了,
手术就做完了。10 点多的时候,主治医生带着团队过来查房。
他详细地跟我们说了手术的方案,本来我们想做进口材料的,但是由于目前采购问题没有货,
要等着得三个月以后,还不见得有。说现在国产的和进口的差不太多,正常十五甚至二十年,
没有问题的。婆婆也同意了。1 点 20 分,手术室的推床过来接人了。
婆婆被裹在蓝布单里,躺在推床上,到了手术室门口,护士让我们在外面等着。
大概 4 点的时候,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推床慢慢出来了。婆婆脸色有点白,
眼睛半睁着,看起来有点虚弱。我赶紧跑过去,问她疼不疼。她声音有点含糊,说:不疼,
就是头晕恶心,感觉天旋地转的。医生跟我们说,这是正常的麻醉反应,等麻药劲儿过了,
止疼泵停了,症状就会缓解,好多病人都这样,让我们别担心。回到病房后,
护工王姐已经把冰袋灌好冰了,她用薄毛巾裹着冰袋,轻轻地敷在婆婆的膝盖上,
说:术后敷冰袋特别重要,能消肿、减轻疼痛,我得定时给她换冰袋。刚回病房那会儿,
婆婆最大的反应不是疼,因为麻药劲儿还没过,而是恶心,吐了好几次。刚喝进去一点水,
没过一会儿就全吐出来了,弄得嘴角和脖子上都是。王姐赶紧用温水给她擦干净,
还拍着她的背说:吐完就舒服了,这是麻药在起作用,过会儿就好了。
趁着婆婆迷迷糊糊的时候,王姐轻轻地把她的腿往直了压,一边压一边说:现在不觉得疼,
就得趁这时候把角度打开,不然等明天麻药劲儿过了,疼起来可就难压了。
我看着她膝盖外侧插着的引流管,里面的血珠顺着管子往下滴,心里直打颤,
王姐却说:这说明引流通畅,是好事,能把里面的淤血排出来,有利于恢复。
术后第一天,整条腿是肿的,缠着绷带那一晚过得格外漫长。止疼泵的药液滴答滴答地响着,
可婆婆还是疼得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哼唧,额头上全是汗。我和老公轮流给她***脚脖子,
每次***的时候,她能稍微安静一会儿,可停下来没多久,又开始疼。
护士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测一次血压、体温,观察引流管的情况。她说术后疼痛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