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初逢。
上书房的金丝楠木门近在咫尺,侍女伸手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
“吱呀”一声轻响,阳光顺着门缝倾泻而入,她看见窗边站着的少年闻声蓦然回首,玉白色的发带被风一卷,在晨光里扬起一道轻盈的弧线。
“学生见过老师。”
张云起规规矩矩的行了个弟子礼。
陆太傅自原主三岁启蒙时便被女帝指派为太女师。
她膝下有两女,长女早逝,只留下陆晏温这个独子。
十一年的用心教导,原主一点也不顾师徒之情,如此凉薄,也不怪陆太傅对她失望。
“臣、小民参见殿下。”
行过师徒之礼后,陆太傅携孙向张云起行礼。
“老师不必多礼。”
张云起笑容亲切,“绿竹,给老师和陆小公子赐座。”
她的目光落在阶下清俊挺拔的少年身上,细细打量起来。
只见他身着月白锦衣,广袖垂落,墨发以一根素玉簪松松挽起,整个人如一幅淡墨写意的山水,疏朗而高远。
光洁白皙的脸庞宛如上好的玉脂,眉眼间蕴着书卷浸润出的清气。
陆晏温方至束发之年,尚存几分稚气,但仍让人无法忽视他那矜贵淡雅的气质,不愧是百年书香世家熏陶出来的翩翩贵公子。
陆晏温也在悄悄打量着这位祖母常提起的皇太女。
豆蔻年华的少女肌肤如雪,凤眼含媚,眼角一颗小痣平添几分妖冶。
她梳着堕马髻,华服加身,通身气派贵不可言。
最令他心绪微澜的,是她那双眼睛,沉静如渊,又极有侵略性,首勾勾望来时,带着一种审视与洞察,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
他知道祖母早就有意让他入东宫,原本抗拒的心思,此刻竟有些动摇起来。
[陆晏温当前好感度25。]张云起心中微动:果然,人都喜欢好看的皮囊。
陆太傅将两个年轻人的神色看在眼里,眼角的皱纹都舒展了几分。
旁边侍立的采薇与绿竹对视一眼,也偷偷弯了唇:这般风姿的公子,才配得上她们殿下嘛。
两个时辰的课业结束后,女帝身边最信重的唐嬷嬷亲自来请:“殿下,圣上命您与陆小公子同往凰栖殿用膳。”
又转向陆太傅行礼:“圣上念太傅教导辛苦,特赐午膳至侧厢。
还吩咐让殿下午后带陆小公子在宫中走走,熟悉熟悉。
太傅用罢午膳后可先行回府。”
“有劳嬷嬷,臣谢陛下赏赐。”
陆太傅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深了几分,心道:陆家出位凤君,看来有望了。
……凰栖殿乃女帝寝殿,宛国以凰为尊,历代女帝都自称为神凰转世,凰栖殿的殿名便来源于此。
殿内云顶檀木为梁,水晶玉璧作灯。
珍珠帘幕轻垂,白玉地砖上金珠点点,看似简约的布置,却处处透着皇家的雍容气度。
金猊炉中泽兰香氤氲,十二扇云母屏风折射着殿外的天光。
张云起踏入凰栖殿时,听见珍珠帘幕被风拂动的细响。
“儿臣参见母皇。”
“小民参见陛下。”
张云起与陆晏温齐声行礼。
女帝张月华倚在凤纹檀木榻上,九凤金步摇随着抬首的动作轻轻晃动:“免礼。”
她朝张云起伸手,腕间玉镯碰出清越的声响,“来,坐朕身边。”
张云起抬眸。
女帝今日着了件天水碧的广袖常服,衣摆上银线绣的百鸟朝凰纹随着动作若隐若现。
那张与她七分相似的面容未施脂粉,只眼角点了抹绯色,便衬得容貌格外明艳。
张云起乖巧落座,心中暗叹:难怪原主生得倾国倾城,原来是遗传了这位美人母亲。
“太医说你近日胃口不好?
今日特意让膳食司备了你喜欢的。”
“谢谢母亲。”
张云起扫过满桌珍馐,乖巧地为女帝盛了碗甜汤,惹得女帝笑意更深,指尖在她手背拍了拍。
将女儿近几日的衣食住行细细问了个遍,女帝才仿佛刚注意到桌上还坐了个十分拘谨的陆晏温,漫不经心的似是随口一问:“太傅亲自教养的孙儿自是淑逸闲华,阿云觉得如何?”
张云起愣了一下,心中莫名觉得畅快。
女尊国果然更符合她的体质,听女帝称赞男子淑逸闲华的感觉,颇有些美妙。
见女帝称赞后,陆晏温恭顺的眉眼低垂,张云起心中的畅快又添了几分。
“公子如玉,自是极好。”
她斟酌道:“只是儿臣想着,总要先相处些时日。
儿臣不愿身边的男郎是因皇权勉强委身,但求一个两情相悦。”
张云起想着,如今正在获取陆晏温的好感度,尚未问过他的意愿,若是他不愿入宫却被女帝随口定了亲事,反倒影响她的任务进程。
话音落下,陆晏温执盏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颤。
家族期许,皇权如山,两情相悦从来都不是他能触碰的选项。
这位尊贵的皇太女,是对他并不满意,还是……女帝闻言眉心微蹙。
在她看来,储君选夫只需考虑家世助力与个人喜好,何须在意臣子之孙是否情愿?
更何况她的阿云身份尊贵,姿容绝世,哪个男郎会不愿?
说到底,阿云性子还是过于软绵了些。
虽心有不悦,但并未驳她面子,只是看向陆晏温的眼神更深了些。
话题就此揭过,女帝不再关注陆晏温。
“阿云近日课业如何?”
“儿臣正有一事想请教母亲。”
张云起放下玉箸,“《治国策》中‘民为邦本一章,儿臣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