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五点半,城市尚未完全苏醒,稀薄的晨光挣扎着穿透秋日的薄雾,给高楼林立的都市笼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幔。街道空旷寂静,只有偶尔驶过的环卫车辆发出沉闷的轰鸣。此刻,位于市中心文化广场西侧的本市博物馆,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晨曦中显露出它宏伟而肃穆的轮廓。

这座耗资数亿、历时五年建成的现代化博物馆,融合了传统元素与当代设计理念,灰白相间的外立面庄重大气,玻璃幕墙与石材的巧妙结合既保证了采光,又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它是市民的骄傲,是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更是无数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而今天,本该是又一个平静而充实的开放日。

博物馆东侧的员工通道,年轻的实习研究员王明宇打着哈欠,刷卡走进了馆内。冰冷的空气夹杂着特有的淡淡气味扑面而来——那是消毒水、精密仪器和古老文物混合的味道,他早已习惯。作为一名文博专业应届毕业生,能进入这座顶级博物馆实习,王明宇倍感荣幸,也格外珍惜每一天的工作。

“早啊,小王!”安保值班室传来老赵洪亮的问候。这位五十五岁的老保安在博物馆工作了将近二十年,是馆里的老人了。

“早,赵叔。”王明宇笑着回应,“又是一夜平安无事?”

“那必须的!有我在,连只苍蝇都别想捣乱。”老赵拍拍胸脯,脸上洋溢着自豪。他正在整理交接班记录,手边的保温杯里冒着热气,枸杞和菊花的淡淡清香飘散在空气中。

王明宇沿着走廊走向更衣室,换上白大褂,戴上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第一项任务是在开馆前对各个展厅进行例行巡查,确认恒温恒湿系统运行正常,检查文物状态,这是最为重要也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环节。

六点整,王明宇推着检查车,开始了他的巡查路线。检查车上配备着各种仪器:温湿度计、光照度测试仪、简易显微镜,还有一本厚厚的检查日志。他轻车熟路地穿过青铜器展厅,绕过陶瓷馆,最后来到了本次特展的核心区域——“宋韵风华”书画展厅。

为了这次特展,博物馆筹备了近两年,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借调了数十件宋代书画精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镇馆之宝——《山居秋暝图》。这幅宋代佚名画师的山水长卷,被誉为“宋画神品”,价值连城,平时极少公开展出。此次为了特展,经过专家团队数月精心准备,才决定让它与公众见面。

王明宇推开厚重的展厅大门,柔和的灯光自动亮起,精心设计的照明系统将每一件展品恰到好处地凸显出来。他深吸一口气,每次进入这个展厅,都会有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宋代文人的雅致与超脱,通过这些墨迹与色彩,跨越千年依然生动鲜活。

他按照固定路线开始检查,先看了几幅书法作品,然后是几件小幅画作,一切正常。最后,他走向展厅最中央的位置——那里安置着特制的恒温恒湿展柜,《山居秋暝图》就静静地躺在其中。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那展柜上时,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大脑一片空白,血液仿佛凝固了。

展柜的防弹玻璃罩——是敞开着的。

原本应该安然躺在特制衬垫上的紫檀木画盒——不翼而飞。

留给他的,只有空荡的展台和内部那柔软衬垫上清晰的压痕,形状正好是一个长卷轴。

王明宇的心脏疯狂跳动,耳鸣声轰然响起,他感到一阵眩晕,不得不扶住旁边的展墙才勉强站稳。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后背。

“不...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见。

他猛地扑到展柜前,双手在空荡荡的展台上疯狂摸索,仿佛那样就能让消失的画作重新出现。当然,除了冰冷的玻璃和柔软的海绵衬垫,他一无所获。

几分钟后,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叫划破了博物馆的宁静——

“画!画不见了!天啊——!”

凄厉的警报声随之响彻整个博物馆,如同巨兽受伤后的哀嚎。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