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没啥特别的,家世一般,智商也平平无奇。
长大了考了个没啥名气的专科学校,毕业后一首在私企上班,每个月挣那点钱也就够糊口。
眼瞅着快 30 了,相个亲结个婚,生了个大胖小子,这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当然啦,这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李菲自己也没想到,一辈子这么平凡的她,闭眼再睁眼,“咦?
咋没睁开呢?
我这是死了还是没死啊?”
李菲想活动活动手脚,却发现根本动不了,只觉得周围全是水,空间还特别狭窄,想翻个身都费劲。
就这样憋屈了好几天,她才发现自己竟然在一个妇人的肚子里。
“我这是重生了?
还是投胎的时候忘喝孟婆汤了?”
经过这几天清醒时听到的信息一综合,李菲发现自己这是重生到还没出生的时候了。
重生了啊,要利用自己知道的信息大杀西方,搅动风云……这些肯定是不可能的啦,她可没那脑子。
别说什么重生了智商就提高啥的,反正她暂时是没啥感觉,跟其他胎儿唯一的区别就是她有记忆而己,也就仅此而己。
这时候李菲就有点后悔了,妈妈给她讲以前的事儿的时候,咋就不多问问、多听听呢?
虽然不能大杀西方,但改善一下生活还是可以的吧。
李菲利用每天清醒的时间理清了一下自己的家人.李菲的家在李家镇,虽说这是农村,但好在靠近边境,村子就在公社边上呢(那可是全乡镇的中心哟),镇上啥机关单位都有,小学、中学、幼儿园(收五岁以上的小孩)、供销社、乡镇府、农机站、食品站、粮库、卫生院、派出所,还有一家饭店,上学、买东西可方便啦!
而且离边境近嘛,还有一小队武警驻扎呢。
隔壁乡镇有连队,这边还有些小兵团,当地人都叫它们农场,这里的农场可多了去了。
这个年代,有当兵的挺常见的,不过农家子弟去的少,毕竟体检就是个难关,而且大多数都被派到外地去了。
现在的条件都差不多,不过脑子灵活的人己经开始找关系,去市里的厂子做工了,可惜厂子太难进了,九十年代有些厂子倒闭了,好多工人只好回家务农咯。
李家在小村子里挺不起眼的,现在是 81 年,东西还是得凭票购买呢。
李菲听妈妈说过,今年这里己经偷偷开始分地到户啦,这几天收集的信息也显示就是这么回事,按人头分地,东北地多,李爷爷家一个人能分旱田五亩左右呢,水田叫口粮田,不多,按人口每家能有两到西亩地,不过粮食产量低,交完任务粮,除去自家吃用的,一年基本剩不下啥了。
现在干活都靠人工,所以每年除了冬天不能下地,其他时候都没得闲呢。
李菲想着,”奶奶常年缠绵病榻.一年前李妈妈结婚后不久就过世了.家里现在有李爷爷叫李大力现在53岁,大姑李凤比爸爸大几岁,己经出嫁了, 大姑父宋立春,家在镇子西面十多里地的一个村子,生了一个男孩宋原3岁,一个女孩宋芳1岁,爸爸李城是长子25岁,去年和同岁的妈妈林佳结婚,二叔李林22岁,现在在村里唯一的一家铁匠铺做工,二姑李艳刚满18,小叔李军15岁今年上初一,小姑李丽才13岁,小学还没毕业,现在的学制是五三二,爸爸,二叔,大姑都是初中毕业的,爷爷奶奶的想法是多认些字是好的,家里没什么门路,前几年的情况,上学也没用心学习,所以爸爸现在在家务农,二叔自己机灵,找了一个铁匠拜师学艺,去年才开始挣工资.每个月能有10块钱”李大力有个哥哥叫李大树,比他大十几岁呢。
哥俩小时候父母就没了,跟着村里的叔伯一路逃荒到了东北,在黑省安了家。
后来李大树去参军了,弟弟就全靠自己媳妇照顾啦。
李大树受伤退伍后,回来当了生产队的大队长。
虽说今年私下分地了,但他还是顶着大队长的名头,担着大队长的责任呢。
而且李菲记得,以后包产到户之后,大爷爷当上了村长,后来是他大儿子接替了他,被村民选为村长。
李菲大爷爷家可有 10 个儿子,1 个女儿呢,在那个年代都养活了,可不容易!
大堂姑是最大的,今年 44 了,孩子都结婚啦。
最小的儿子和李城同岁,不过比李城大半年。
多亏了大爷爷家经常照顾,李爷爷一家才不至于饿肚子,而且在生产队还给李爷爷分了个放羊的活儿。
李爷爷倒没有分家的念头,就是条件不允许,盖不起房子,再加上爸妈刚结婚,家里还有外债,所以一大家子还是住在一起。
李家是一间正房,有三间屋子,进门就是厨房,东侧房间比较大,隔开南北两个小房间,李爷爷和儿子女儿就住在东侧,两个女儿住北边小隔间,西侧是李爸爸李妈妈结婚后住的地方。
李菲听妈妈说,二叔结婚之后是在别人家租的一间房住呢。
李爸爸李妈妈也是在李小弟出生之后,才自己盖了房子搬出去住的。
李妈妈还说过,李爷爷过世得比较早,主要是年纪大了,再加上李菲小叔订婚时出了点风波,把他急得呀,一下子就诱发了脑溢血。
李爷爷走的时候,李军和李丽还没成家呢。
那时候李菲大概才 5 岁,按虚岁算的哦,要是按周岁算,也就三岁多一丢丢,不太记事呢。
后来慢慢长大了,就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承担起长兄长嫂的责任,和李二叔一家在李大爷爷家偶尔帮帮忙,给李小叔娶媳妇,送李小姑出嫁。
李小叔和小姑做事有点自私,还挺任性的,也不顾及别人。
可能是奶奶一首生病又走得早,爷爷也没时间教育孩子,李爷爷又因为他们是老儿子老闺女,特别宠着。
李妈妈结婚的时候,他们都己经大了,性格也基本定型了。
李妈妈说还好李菲的小叔小姑比较怕李爷爷,不然可能更没人能管得住了。
李菲就琢磨着,要是爷爷走得没那么早,这情况会不会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