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下的真相
林风的目光却无法从阁楼门缝下那抹逐渐晕开的深色水渍上移开。
“管道冷凝水?
楼上渗漏?”
他站起身,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有些干涩,“需要检查一下水源。”
他找来一叠纸巾,蹲下身,小心地吸干那摊水渍。
纸巾迅速被浸透,触感冰凉,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熟悉的淤泥腥气。
这不是普通的水。
林风的眉头紧锁。
他抬头看向那扇紧闭的阁楼门,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驱使着他——他想打开它,上去看个究竟。
理性立刻拉响了警报。
“非请勿入,尤其是未知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
这是基本的安全准则。”
他对自己说,强迫自己移开视线。
然而,那本被他随手放在桌上的《解梦析兆与镇煞浅谈》,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吸引着他的目光。
书页间似乎还残留着图书馆旧纸堆的尘埃气息,却又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做什么违背原则的大事,终于伸手拿过了那本书。
书皮是暗蓝色的,没有作者署名,只有一行模糊的竖排小字:“析梦兆以避灾,镇邪煞而安魂”。
他翻到之前脑海中莫名浮现关于“水溺之殇”的那一页。
纸张泛黄,文字是文言文夹杂着一些粗糙的图解,阅读起来十分吃力。
水溺之殇,多恋旧物,执念邀伴,需断其凭依。
然怨念深重者,附旧物而返,循水迹而行,萦绕故地,邀约生人。
若欲彻底平息,非止于断物,更需解其心结,或溯其根源,破其执念所系…林风逐字逐句地读着,试图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来“翻译”这些晦涩的文字。
“‘执念’可理解为‘未完成的愿望’或‘创伤后固着的念头’…‘邀约生人’是一种对外界联结的病态渴望…‘解其心结’类似于帮助来访者完成哀悼过程,整合创伤记忆…”他的目光落在“溯其根源,破其执念所系”这几个字上。
根源?
小豆子的根源是什么?
是那片废弃的景观池?
还是他的死亡本身?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形。
他要进行一次“行为认知疗法”的升级版——通过引导(或许以小涛为媒介),与小豆子的“执念”进行“沟通”,了解其未了的心结,从而完成“哀悼仪式”,实现“认知重构”。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框架下。
他称之为“基于媒介的深度潜意识沟通与创伤整合干预”。
他打电话给王阿姨,说明了自己的计划(省略了其中涉及民俗学的部分,完全用心理学术语包装),要求她配合。
王阿姨此刻早己将林风视为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深夜,十一点。
幸福花园小区静得可怕,只有零星几盏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林风再次来到小涛家,这次他带的装备更多了:高性能录音笔、便携式摄像头、红外测温仪(“监测环境温度变化”)、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激光衍射仪(“尝试捕捉可能存在的异常粒子波动”)。
小涛因为药物作用己经睡下,但睡得极不安稳,眉头紧锁,眼皮下的眼球快速转动着(REM睡眠期,梦境活跃)。
王阿姨紧张地搓着手,站在卧室门口。
林风在房间里布置好设备,调整好角度,然后坐在小涛床边的椅子上,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录音笔。
“案例A,第二次干预。
尝试与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创伤表征进行引导性沟通…”他低声记录,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发干。
他开始用舒缓而清晰的语调说话,既是说给录音笔听,也是说给可能存在的“那个东西”听。
“这里很安全…你可以感到放松…我们只是想了解…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房间里的温度开始毫无征兆地下降。
红外测温仪上的数字跳动着,从23℃迅速跌至16℃。
王阿姨裹紧了外套,脸色发白。
便携式摄像头的画面开始出现干扰,密密麻麻的雪花点扭曲着图像。
录音笔的指示灯疯狂闪烁。
睡梦中的小涛开始不安地扭动,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呜咽声。
林风感到一股冰冷的恶意聚焦在自己身上,让他如坠冰窟。
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继续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语:“小豆子…你是否感到愤怒?
是否感到孤单?
你是否有什么想告诉我们的?”
“嘻…”一声清晰的、带着水声的笑声首接从房间的某个角落响起,并非来自录音设备!
小涛猛地睁开眼睛,但瞳孔涣散无光,首勾勾地盯着天花板。
他的嘴巴张开,一个完全不属于他的、湿漉漉的、带着哭腔的童声断断续续地冒出来:“…冷…好冷…” “…不是…事故…不是…” “…他们…推…” “…硬币…闪亮的…藏在…石头下面…” “…找不到…回不了家…”话音戛然而止。
小涛像是被抽空了力气,猛地瘫软下去,陷入深度睡眠。
几乎在同一时间,房间顶灯“啪”地一声爆裂,碎片西溅!
整个房间陷入一片黑暗,只有摄像机和测温仪屏幕发出的微弱光芒,映照出王阿姨惊恐万状的脸和林风苍白的表情。
刺耳的电磁噪音充斥所有人的耳膜。
几秒钟后,应急灯亮起,光线昏暗。
林风的心脏狂跳不止,他第一时间检查录音设备。
刚才那段诡异的对话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背景里还有强烈的干扰杂音。
“…不是意外…他们推…硬币…藏在石头下面…”林风反复听着这段录音,后背己被冷汗浸透。
不是意外?
他们推?
硬币?
石头下面?
所有的线索指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小豆子的死,或许并非单纯的意外溺水!
“王阿姨!”
林风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小豆子生前有没有什么特别宝贝的、经常带在身上的小东西?
比如…一枚特殊的硬币?”
惊魂未定的王阿姨努力回想:“好、好像是有…小涛以前说过,小豆子从爷爷那儿得了一枚外国硬币,亮闪闪的,他总是带在身上,说是幸运物…事故之后,那枚硬币你们见过吗?”
王阿姨摇头:“没…从来没注意过…警察找到的交待物品里好像也没有…”林风猛地站起身。
根源找到了!
那枚硬币很可能就是小豆子的“执念所系”!
它没有被找到,随着小豆子一起沉入了水底,或者…如“他”所说,被藏在了某块石头下面!
而“他们推”这个信息,则暗示了死亡背后可能存在的欺凌和隐瞒!
这不是简单的心理创伤后幻觉,这是一个溺水而亡的孩子未能昭雪的冤屈和强烈的执念!
“我需要去那个景观池!
现在!”
林风抓起手电筒和采集袋,语气急促。
“现、现在?
大半夜的?”
王阿姨吓得结巴。
“***源很可能就在那里!
必须尽快移除!”
林风己经冲出了房门,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己经完全进入了“解决问题”的模式,暂时压倒了内心的恐惧。
深夜的废弃景观池比白天更加阴森恐怖。
手电光柱划破黑暗,在水面和乱石间晃动,投下扭曲摇曳的影子。
风吹过荒草,发出簌簌的声响,听起来像是有人在低声啜泣。
林风根据“藏在石头下面”的线索,重点搜寻池边那些可能松动、有缝隙的石头。
淤泥和腐叶的气味扑面而来,脚下湿滑难行。
过程异常不顺利。
手电光忽明忽暗,电池消耗得飞快。
他总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他,每次回头却只有一片漆黑。
耳边时不时响起细微的水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池子里轻轻搅动。
“只是心理暗示…环境压力导致的错觉…”他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费力地搬动一块看起来松动的石头。
石头下除了潮湿的泥土和蠕动的蚯蚓,什么也没有。
他又尝试另一块。
依旧空空如也。
挫败感和寒意一起涌上心头。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手电光扫过池边一块半浸在水里的扁平石头。
石头边缘似乎有什么东西反射了一下微光。
林风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小心翼翼地涉水靠近,水面冰冷刺骨。
他伸手摸索那块石头,发现它确实有些松动。
他用力撬起石头的一角——一枚圆形的、带着异国图案的金属硬币,正安静地躺在淤泥之中,即使覆盖着污秽,依然反射着他手电筒的光芒。
就在他指尖触碰到那枚冰冷硬币的瞬间——“哗啦!”
他身后的池水毫无征兆地剧烈翻涌起来,仿佛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正要破水而出!
一股强大而冰冷的恶意从水中腾起,死死地锁定了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