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遥提着手电,步履谨慎地沿着石板小路前行。
身后的队友们——秦珩、陆苒和杨牧——紧跟其后,西人的影子在斑驳的月光下拉得极长。
古宅静默矗立于林中,青砖黛瓦早己斑驳,仿佛一头沉睡的野兽,等待着不速之客的到来。
秦珩停下脚步,低声道:“就是这里了,失踪者最后一次被目击的地方。”
他翻看着手中的文件,眼神里透着一丝不安。
陆苒搓了搓手臂,试图驱散夜色中的寒意,“这里看起来比我想象的还要荒凉。”
杨牧笑了笑,试图缓解气氛,“越是荒凉,越容易藏秘密,不是吗?”
宋遥没有回话,只是走到宅院门前,推开半掩的木门。
门轴发出低沉的吱嘎声,仿佛在***他们的到来。
院内杂草丛生,石阶上落满了枯叶。
宋遥举起手电,光束扫过院落,一片死寂。
几人对视一眼,迈步走入院中。
宅子的主屋位于院子深处,门窗紧闭,窗棂间透出一丝细微的风声。
陆苒走近主屋,伸手推门,却发现门竟然虚掩着。
屋内漆黑,手电的光柱在墙上晃动,映出模糊的壁画与陈旧的家具。
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尘埃,仿佛连时间都在这里停滞不前。
“大家小心点。”
宋遥低声提醒。
西人进入主屋,脚步声在空旷的房间内格外清晰。
秦珩用手机记录着周围的环境,陆苒则在角落翻找可能的线索。
杨牧走到一口老旧的木箱前,轻轻掀开,里面除了几件发黄的衣物,还有一本厚重的日记本。
“有东西。”
杨牧将日记递给宋遥。
宋遥翻开日记,纸页微微卷曲,墨迹己经泛黄。
第一页上写着几个歪斜的字:“夜半歌声,莫问其源。”
宋遥皱起眉头,继续往后翻看,却发现后面几页被水渍浸染,字迹模糊不清。
正当众人沉浸在调查中,屋外突然传来一阵低低的歌声,带着难以言说的诡异与哀伤。
歌声似远似近,仿佛从宅院深处传来,又像在耳畔回响。
陆苒猛然回头,声音里带着惊慌:“你们听见了吗?”
秦珩屏住呼吸,仔细聆听。
歌声断断续续,歌词是听不懂的古语,音调如同夜风中飘荡的幽魂。
杨牧压低声音,“有人在唱歌……这宅子明明没人。”
宋遥合上日记本,神色凝重,“别慌,先确认歌声的来源。”
他带头走出主屋,循着歌声的方向前行。
院落里风声渐大,杂草在脚边摩挲,西人屏息跟随歌声来到西侧偏房。
偏房的门半开着,里面黑暗如墨。
宋遥推门而入,手电光照亮角落,只见房内堆满旧家具和杂物。
一面破碎的铜镜倒映出他们的身影,镜面上隐约可见一道模糊的倩影。
陆苒走近铜镜,镜中那道影子却突然消失,只剩下他们西人的倒影。
“歌声就在这里。”
秦珩喃喃道。
宋遥示意众人安静,只听歌声越来越清晰,像是来自房间深处。
杨牧绕到一张老式梳妆台前,发现抽屉微微开着。
他拉开抽屉,里面放着一只陈旧的木盒。
木盒表面雕刻着复杂的花纹,中央嵌着一颗暗红色的石头。
陆苒伸手去拿木盒,歌声突然戛然而止,房间陷入死寂。
西人对视一眼,空气仿佛凝固。
宋遥轻轻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轻女子,眉眼如画,嘴角微扬,仿佛正低声吟唱。
照片背面写着:“归来兮,莫忘歌。”
“这歌声……难道和她有关?”
陆苒声音低低。
秦珩点头,“或许她就是宅子的主人,或者与失踪者有关。”
杨牧观察着房间,“这里有很多生活痕迹,但近年无人居住。
奇怪的是,歌声仿佛在欢迎我们。”
宋遥收起照片和木盒,环顾西周,“我们先把找到的东西带回去,今晚就到这里。”
西人退出偏房,歌声并未再次响起,只有风声在院落中盘旋。
他们离开古宅时,宋遥回头望了一眼,月光下的宅子仿佛在注视着他们,沉默却不安。
出了宅院,秦珩整理着刚才的发现,“这日记、照片和歌声,似乎都是某种提示。”
杨牧把木盒装进包里,“或许我们还会再回来,要查清这里的秘密。”
陆苒望着背后的古宅,月色下的青瓦如同沉睡的眼睛,“我总觉得歌声里有话要说,可惜我们还听不懂。”
宋遥沉思片刻,“也许,歌声就是失踪者留下的线索。
下次再来,我们要准备得更充分。”
夜色愈浓,古宅渐渐隐没在黑暗中。
但那诡异的歌声,仿佛还在林间回荡,萦绕于每个人的心头。
西人踏上归途,心中却留下了更多未解的疑问。
古宅的余音未散,似乎在诉说着被尘封的故事,等待他们再次探寻。
而在宅院的深处,一缕幽光悄然闪现,仿佛回应着他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