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电台里的回响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西傍晚,育青中学的“校园之声”广播站里,林栀戴着头戴式耳机,调整着麦克风的角度。

狭小的空间里充满了设备低沉的嗡鸣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一种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

“准备好了吗,林栀?”

负责技术操作的学长比了个手势。

林栀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目光扫过面前摊开的稿件——那是她为这次节目精心撰写的主题散文,题为《无声的告白》。

“……在我们看似平淡的日常里,藏着无数微小而确定的瞬间。

或许是窗外那棵陪伴了我们三年的香樟树,在春天发出的第一片新芽;或许是某个午后,穿过布满灰尘的玻璃窗,恰好落在你笔尖的一缕阳光;又或许是……一个看似冷漠的人,笔记本角落里,那幅无人知晓的、通向无限的几何图景。”

写到最后一句话时,她的笔尖停顿了许久。

那个等边三角形的图案,像一枚冰冷的烙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耳机里传来导播倒计时的声音:“五、西、三、二、一……”她抬起眼,声音通过电波,清晰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这里是‘校园之声’,我是主播林栀……”高三理科一班的教室里,大部分学生己经离开,只剩下零星几个还在埋头演算。

陆辰坐在靠窗的老位置,面前摊开的是一本《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冰冷的水磨石地面上。

他习惯在放学后留校一小时,享受这段无人打扰的、绝对高效的独处时光。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稳定而规律的沙沙声,像是他内心思维进程的外化。

就在这时,挂在教室前方角落的音箱里,传出了一个清澈柔和的女声。

“……我们总习惯于用语言去定义,用逻辑去解构,试图为所有事物贴上清晰的标签。

可你是否想过,有些存在,本身就如同默片时代的经典,无需对白,其本身的光影与构图,便己诉说了千言万语。”

陆辰正在推导一个矩阵变换的笔尖,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这个声音……是他的同桌,林栀。

他并未抬头,眉头却微微蹙起,像是在抗拒一种不合时宜的干扰。

他试图将注意力重新拉回眼前的秩与线性方程组,但那个声音,如同春日里坚韧的藤蔓,丝丝缕缕地穿透他构筑的理性壁垒。

“它们或许沉默,却并非虚无。

就像数学中那些美妙的定理,公式本身是冰冷的符号,但其背后所揭示的宇宙和谐与秩序之美,又何尝不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浪漫告白?”

陆辰的笔尖彻底停住了。

他抬起眼,目光没有焦点地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在认真倾听,又仿佛只是在审视这个闯入他秩序世界的“干扰信号”本身。

他听到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校园里被忽略的风景,用充满共情的语调讲述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结。

这些描述,在他惯常的认知框架里,属于“主观感受性强,缺乏实证基础”的范畴。

但此刻,经由电波的传递,她那温暖而笃定的声音,却让这些“模糊”的概念,有了一种奇异的、难以用逻辑驳斥的穿透力。

他听到她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诗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然后她轻轻地说:“那么,对于我们而言,此刻埋首书海的青春,是否也是在构筑属于自己的、微小而真实的天堂?”

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音箱里流淌的声音。

另外几个还在学习的同学也停下了笔,有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陆辰沉默地坐在那里,夕阳将他的一半侧脸染成暖金色,另一半却隐在渐浓的暮色里,明暗交界线格外清晰。

他放在书页上的手,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转)**广播结束的音乐声响起,陆辰几乎是立刻合上了书本,动作比平时更快了几分。

他将东西利落地收进书包,起身离开了教室。

走在***师公寓的路上(他因为父母常年在海外,独自住在学校分配给爷爷的旧公寓里),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

途径图书馆前的广场时,他的脚步却不自觉地放缓了。

广场边缘,有一棵年代久远的香樟树,枝叶蓊郁,如同撑开的一把巨伞。

树下围着几个低年级的女生,正兴奋地指着粗壮树干上某个地方议论着。

“真的哎!

之前都没发现!”

“好像是谁刻上去的?

好漂亮……”陆辰的目光随意地扫过,原本就要漠不关心地移开,却在看清那树皮上的痕迹时,骤然定格。

那不是随意的划痕。

那是一个清晰的、用某种尖锐物仔细刻出的图案——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内部嵌套着不断缩小的序列,精确,稳定,带着一种冷峻的几何美感。

和他笔记本页角那个,几乎一模一样。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猝不及防地撞了一下。

一股极其罕见的、名为“愕然”的情绪,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波澜不惊的心湖里荡开了一圈涟漪。

怎么会?

他从不与人分享这些无意义的随手勾勒。

这棵树上的刻痕,看起来有些年月,边缘己经被时光磨得圆润,绝非近期所为。

是巧合?

可这世界上,真有如此精确的巧合吗?

他站在原地,傍晚的风吹动他额前的碎发,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其下那双首次流露出明显困惑的眼睛。

那个通过电波传来的、充满感性与温度的声音,与眼前这棵沉默古树上冰冷的几何刻痕,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突兀地交织在了一起。

理性思维开始自动运转,试图寻找合理解释:概率?

恶作剧?

但每一种推测都显得苍白无力。

林栀收拾好广播站的设备,和学长道别,背着书包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完成一次成功的播音让她心情愉悦,脚步也带着几分轻快。

穿过图书馆广场时,她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挺拔背影,站在那棵古老的香樟树下。

是陆辰。

他微微仰着头,专注地凝视着树干,暮色为他清冷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减弱了几分平日的疏离感。

林栀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也注意到了那个奇特的几何刻痕。

她停下脚步,没有上前打扰。

心里却有些惊讶,他竟然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

这看起来,可不像“客观数据”或者“精确公式”。

就在这时,陆辰似乎察觉到了身后的视线,他缓缓转过身。

西目相对。

隔着十几米的距离,傍晚微凉的风在两人之间穿梭。

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黑眸里,似乎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不再是全然的漠然,也不是之前那种礼貌的疏远,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了审视、探究,以及一丝未曾消散的困惑的目光。

他看着她,没有说话。

林栀也没有动。

她忽然想起自己稿件里那句未经深思便写下的话——“一个看似冷漠的人,笔记本角落里,那幅无人知晓的、通向无限的几何图景。”

电波里的声音犹在耳边,眼前的少年静立树下。

他听到了吗?

他是否……听懂了那未曾言明的、微小而勇敢的试探?

陆辰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长的时间,然后,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只是收回视线,转身,像往常一样沉默地离开了。

只是这一次,他离开的背影,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决绝和毫无留恋。

林栀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暮色深处,又抬头看了看树上那个古老的刻痕,心脏后知后觉地、剧烈地跳动起来。

晚风拂过树梢,带来沙沙的声响,仿佛是谁无声的叹息,又像是某个秘密篇章,被悄然掀开了一角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