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岁那年便没了娘,家就住在离三角塘千年古樟东面不到三十米的地方,房子是一幢清代的老宅子,坐北朝南,是他祖父修建的,曾经是个秀才,在村上做教书先生,颇受人敬重,房屋的外墙由青砖砌成的,屋顶盖青瓦,墙顶四角砌有马头墙,马头墙上青瓦出檐,马头墙正面和屋檐下白粉有些脱落,有些泛黄,上面还画了一些图案但还依稀可见。大门上端有一格木窗户,下面门槛很高,有两道门,一道是低矮对开带格栅的木门,白天通常开关这道门;另一道是又高又厚的对开实心木门,晚上关这道门,把门上端的木窗一起关闭,起到防盗安全作用。房屋中间是客厅,左右两旁各有两间房间,神位后面是后堂,客厅房间后堂都是木板墙隔开,是榫卯结构,很别致,却很坚固。 他七岁时开始读私塾,私塾学堂设在村里的祠堂,读书人并不多,大多数家庭因经济困难,没办法供自己小孩上私塾。他勉强上了两年半,虽然不能通古博今,但也算马马虎虎能断文识字吧,在此期间不知什么原因,他的皮肤沾染上了疥疮,正值冬天老是卷曲拱背,又抓又挠,走起路来像个驼背人,滑稽的很,村里的小伙伴们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驼背子,从此全村都叫开了,成了爷爷的代名词,这个外号叫了一辈子,还影响了几代人,有点诧异。 他的父亲是个木匠,动荡不安的年代,手艺人的日 过得很艰难,生活窘迫,无能力供他读私塾了,他的私塾生活也就宣告结束了。为寻求出路,他父亲到处托人介绍他去做学徒,至少做学徒可以为家里省下不少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