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实验日志在紫外线下显影出暗纹——那些本该是墨水的痕迹,竟是微型骨瓷粉末拼成的化学方程式,磷酸三钙与碳酸钙的比例精确到小数点后西位,与锦牌骨瓷45%的骨粉含量完全吻合。
"你父亲殉职前三天,慈幼局接收过三具无名女尸。
"程野的枪管压着档案袋边缘,沈青禾的虎口突然传来灼烧般的刺痛。
她翻开父亲殉职报告,在"殉职原因"栏发现被涂改的骨瓷杯图案,杯底裂纹竟与眼前档案袋的折痕完全一致。
解剖室冷光灯下,程野用激光笔切开怀表夹层。
微型胶片显影出1998年的监控画面:穿白大褂的女人将针管扎进女童后颈,液体在骨瓷培养皿里泛起涟漪。
画面右下角的时间戳让沈青禾瞳孔骤缩——那正是她七岁生日当天的凌晨三点,而培养皿的骨瓷纹路与锦牌餐具的透光特性如出一辙。
"你妹妹的DNA样本。
"程野将试管推到她面前,试管壁凝结的水珠滑过沈青禾虎口的烫伤,那里突然传来灼烧般的刺痛。
她摸向颈间骨瓷吊坠,吊坠内部传来《献给爱丽丝》的旋律——这正是慈幼局地宫模型浸泡骨瓷液时发出的声音。
修复室里,沈青禾将慈幼局地宫模型浸入骨瓷修复液。
超声波清洗机启动的瞬间,模型内部传出童谣旋律,程野用分贝仪检测到,音波频率与沈青禾胎记的震动频率完全一致。
当她触碰模型裂缝时,防弹玻璃突然炸裂,暴雨裹挟着碎瓷片灌入室内——碎瓷在地面拼出北斗七星图案,斗柄指向祭坛方向的青铜鼎。
"这是骨瓷传导声波的特性。
"沈青禾的指尖抚过模型裂缝,"每道裂痕都是天然滤波器。
"她突然将模型倒转,暗格里掉出半枚糖纸——正是程野妹妹失踪当天攥着的草莓图案,糖纸背面用骨瓷粉写着化学方程式。
暴雨夜,两人潜入慈幼局地下祭坛。
程野的激光刀切开石壁,露出三具呈跪拜姿势的童尸。
他们左手掌心的化学符号在探照灯下泛着磷光,与周教授胃里的青铜匣纹路严丝合缝。
沈青禾用镊子夹起童尸下颌:"乳牙根部嵌着骨瓷碎屑。
"X光片显示,碎屑排列成微型骨瓷杯的杯壁结构,杯底裂纹与慈幼局火灾当天的监控画面完全吻合。
鼎内沸腾的骨瓷液里,浮出半张与沈青禾七分相似的女童面孔。
热成像仪显示,鼎壁温度高达800℃,但女童皮肤下的血管竟在缓慢搏动——这让她想起《河防通议》记载的"瓷龙引水阵",那些宋代水利机关正是用骨瓷构件传导声波控制水流。
次日清晨,沈青禾在实验室发现惊人异变:浸泡在骨瓷液的糖纸正在重组,逐渐形成程野妹妹的掌纹。
当她用镊子触碰纸面时,整面防弹玻璃突然炸裂,暴雨裹挟着碎瓷片灌入室内——碎瓷在地面拼出骨瓷杯的杯底裂纹,裂纹深处渗出淡蓝色液体,与程野心口的瓷化心脏分泌液成分相同。
程野的枪口抵住她后腰:"你父亲在实验室日记里写过,骨瓷培养液需要活体骨髓做催化剂。
"他扯开领口,锁骨处的环状疤痕渗出淡蓝色液体,"而你,是他最完美的培养皿。
"液体接触空气的瞬间,沈青禾的骨瓷吊坠突然发烫,内部传出倒计时提示音——显示剩余71小时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