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虎父亦能生犬子,风月班头无赖儿(二)

大宋人样子 来一杯 2024-12-03 06:55:0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在闭目默诵了一段《百年孤独》后,己经差不多接受了穿越这个操蛋的现实,狄咏缓缓睁开眼睛,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喃喃自语。

“上一世就没见过父母,想不到这一世,也好不到哪里啊……”他这般说,自是有他的道理的。

这一世,他也叫狄咏。

而他的父亲,是狄青。

不错,就是那个狄青!

狄青,字汉臣,乃是大宋声威煊赫的不败战神,在民间,与文曲星包拯齐名,有着武曲星之称的涅面将军,狄青!

狄青此人,出身贫寒,能在并不以军事见长的大宋,创下偌大的家业,靠的不是别的,正是一身的勇武,与大大小小二十五场不败的战绩。

凭着胯下的青鬃兽和手中的神机万胜刀,狄青从一名普通的禁军卫士,一步一步升迁至如今的枢密院副使。

他最近这二十多年啊,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今年虚十六的狄咏,自打记事起,压根就没见过自己这便宜老爹几面。

至于他的母亲魏氏,狄咏就更没多少印象了。

在替狄青生下几个儿子后,魏氏就丢下狄咏兄弟几个,撒手人寰了。

好在狄青的官越做越大,家中的仆人丫鬟也越来越多,倒也没让狄家几兄弟吃多少苦。

“算算日子,平定广源州蛮王侬智高的报捷消息,己经传回了月余,他……也该回京了……”狄咏提起狄青来,用的是他字。

但许是血浓于水,说起这个他字的时候,狄咏竟是会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用力的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现在的狄咏,还有些不习惯这种情绪。

从小受尽了白眼,性格中不免带上一些凉薄的狄咏,下意识吐槽道:“回来有何用,满朝文武都搞不定的事,你轻而易举的做成了,平了叛不算,还开边拓地千里,这不是树大招风么!”

重重的叹了口气,狄咏又道:“你说你,打仗就打仗去,偏生还没识破庞籍那老家伙的奸计,居然还不要文官当监军,这不是平白给自己,招祸么!”

要说起打仗来,狄咏自认肯定不是他便宜老爹的对手。

但要论起勾心斗角来,狄咏不是自大,就算是十个狄青捆一起,也比不上他一个。

稍微梳理一下有关狄青这次出兵的信息,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狄咏,就发现了好几个坑。

首先,皇佑西年,蛮王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祸乱岭外,按理来说,本不是件大事,该出兵出兵,该平乱平乱,朝廷自有一套成熟的应急机制。

可朝廷明明己经委派了孙沔、余靖为正副安抚使,去全权处理平判事宜,但时任枢密院副使的狄青却还主动上表请战。

虽说孙沔、余靖两人战事不利,平叛工作推进缓慢,但至少还没有溃败。

甚至在狄咏看来,即便是孙沔、余靖败了,己经是枢密院副使的狄青,也不能去主动上表请战。

这其中的原因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如果硬要归结成一句话来说,那便是,功高盖主,树大招风!

大宋中枢由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可是要知道,如今是大宋朝,崇文抑武的大宋朝。

枢密院虽然是主管全国军事的最高机构,但在大宋,枢密院正使与枢密院副使,根据心照不宣的官场潜规则来说,那可素来是由文官出任的。

狄青本是武将出身,做到枢密院副使,己经很是出格,如果不是他的功劳实在太大,即便是仁宗再怎么青睐有加,只怕也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

若是按狄咏的意思,这次侬智高叛乱,身为枢密院副使的狄青,躲还来不及,更不用说是去主动上表请战了。

这特么,不是没事找事么!

狄青此战,不论结果输赢如何,都将陷自己于尴尬的局面。

败了,断送一世英名。

胜了,更麻烦!

都己经是枢密院副使了,还立下泼天的功劳,你让当今圣上怎么办?

赏!

只能重赏!

不加官进爵,那肯定说不过去。

可是,真要加以封赏,枢密院副使再往上,那便只有枢密院正使了。

呵,一旦狄青当上了枢密院正使,那可就是离完蛋不远了。

还真别不信,正史上,狄青就是因为当上了枢密院正使,成了天下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就连大宋天子仁宗陛下都没有保住自己的爱将,他只能在口诛笔伐中,惊惧而亡。

一代不败战神,却在正值壮年之际郁郁而终。

真真是,可怜,又可叹!

其次,狄青还犯了个大错。

他在请战的奏章中,为表必胜的决心,言辞不免激烈了一些,说得好似全天下除了他,便没有平得了乱。

他这么一来,可不止得罪了前线的孙沔、余靖等人,同时也把所有的武将,给得罪了遍。

合着就是狄青有本事,没了你,这大宋就不行了呗?

所以,在之后狄青被文官们群起而攻之时,没有几个武官替狄青说话,正因如此。

最后,狄青在出兵平叛之事上,最最失败的,是没有识破庞籍这老狐狸,给他设下的圈套,平叛军,不设监军。

按大宋立国以来的规矩,大军出征,主帅之上,必设监军。

设监军,其用意么,不说也明白。

本是后周大将的宋太祖,是怎么当上大宋开国皇帝的,天下无人不知。

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大宋的军队里,拥有最高权限的,不是主帅,而是监军。

当日,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庞籍,以军情紧急为由,在狄青请战后,上表仁宗,说是为了战事考虑,便不再另设监军,由狄枢密便宜行事。

庞籍这一手,看似好意,但其用心,不可谓不毒辣。

他提议不设监军,可不是真从战事出发,更不是替狄青着想。

他,这是在离间!

离间谁?

那自然是离间,仁宋与狄青喽!

宦海沉浮数十年的庞籍,看得很明白,狄青能立足官场的根本,不是战功。

而是天子的宠信!

要扳倒狄青,得从仁宗身上着手!

这么一来,庞籍的提议,便很好理解了。

但可笑的是,一心为国征战的狄青,完全没有拒绝,反倒是欣然接受。

一想到这,狄咏无奈的苦笑一声,不免又是唉声叹气了起来。

“摊上这么个老爹,真真是……不让人省心呐……”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