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他手下的一名员工,我深知赵博士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对大众时会显得更加精神焕发,妙语如珠。
他是这样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天赋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从来都不是那么直观,甚至会以愚钝的面目出现。
所以只有具有慧眼的人才能看到,这种人我们称为伯乐,具有天赋的人很多,但伯乐却很少。”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他反应迟钝,四岁还学不会说话,大家都怀疑他是个低能儿。
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你将一事无成。
但我们都知道了,爱因斯坦后来成了伟大的科学家,那么他是怎么从愚钝变成伟大的呢,答案就在于他的母亲及时发现了他的天赋。
“”每次亲友们建议带爱因斯坦去看看有没有智力问题时,爱因斯坦的母亲都会说: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
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英国的首相丘吉尔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演说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小时候其实是个很平庸的孩子,虽然丘吉尔出生在贵族家庭,却没有给家人带来任何荣耀,因为他的成绩一点都不出众,除了贪玩爱吃,还患有严重口吃,当他对着全班,结结巴巴地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说家时,受到了所有同学的嘲笑。
但他的父母认为他是有天赋的,在他们的持续鼓励下,丘吉尔开始对着镜子练习说话,从一个音,一个词,再到一个完整句子,他反复纠正练习,直到他克服自己的恐惧,主动找人说话。”
“没错,大部分的人不是没有天赋,而是终其一生,他们都没有机会被人看到并施展出自己的天赋,而只有把天赋运用到极致的人才可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以上列举的名人无疑是幸运的,他们的父母发现了他们的天赋,并在很早的时候就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受限于他们的家庭条件,成长环境,他们的天赋一直处于埋没的状态,而且由于没有太多的尝试机会,只能跟随社会的价值取向随波逐流。
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时,却已经错过了选择的机会,结果淹没在汹涌人潮中,成为寂寂无名的一员,留下终身的遗憾。”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天赋,那么天赋究竟是什么。
我告诉你们,天赋就是我们的基因密码,它就写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
“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一领域的天才,关键在于怎么唤醒他的天赋,这就如同培育种子,每颗种子的基因不一样,对于阳光水分土壤的酸碱度要求都不同,所以一颗雪莲的种子不可能在温暖干旱的土壤中发芽,一颗仙人掌的种子也不可能在寒冷潮湿的雪地中破土。”
“没错,你们发现了关键问题,怎么样才能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我们的’金种子计划‘给出了确定的答案,通过检测每个孩子的基因,可以清楚的得出每个孩子的基因组数据,我们会对智商,情商,逆商,兴趣点进行评估,然后将孩子的各项数据和模型库中的名人数据进行比对,找出和他最匹配的成功人士。
最后根据大模型的分析,我们会给每个孩子一份专属成长指导方案,让你们的孩子从此在成才的道路上不走弯路。”
……赵博士的演讲有理有据,铿锵有力。
他深知来听讲座的大都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他们这个年纪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开始着手培育下一代,希望能将自己的事业和财富继承下去。
所以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总是能激发他们的焦虑,并让他们产生共鸣。
观众席上开始窃窃私语。
赵博士让大家的情绪发散了一会儿,然后用更加坚定和自信的语气来强化自己的观点:“我们从小鼓励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是为了什么?没错,为了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那么人生可以有多少次试错的机会?答案是越少越好。
尤其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知道孩子的特点,为孩子从小就规划一条正确的道路,是让他少走弯路的最好方式,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早就为我们决定了一切。”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那么,送他一份’金种子成长计划‘就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观众席上的议论声更热烈了,有人站起来,就“金种子计划”向赵博士提出疑问,很多人最关心的是基因库中的数据模型是否可靠。
赵博士在身后的大屏幕上放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约摸十几岁的男童,手中举着一枚金牌,露出充满阳光和童真的笑容。
赵博士说,”这是一位运动健儿,今年刚满16岁,就在刚刚过去的冬奥会中,他夺得了跳台滑雪的第一名。
十年以前,这项基因检测技术才刚刚开始市场化,他是第一批参加计划的孩子,对他进行基因检测后,我发现他和跳台滑雪战神阿蒙西曼的基因位点竟然达到了300多处重合。
这就是天赋啊。
当时他的父母和你们一样,没有什么信心,但他们在按照我给出的方案试着培养了一个月后,就全盘接受了金种子计划。
如果不是这次检测,我们几乎又要错过一位世界冠军。”
赵博士又放出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显示了孩子的基因检测报告,密密麻麻的数据充满了条条框框,混杂着中英文和各种字母缩写,总计约有上百个条目。
大部分的条目对在场的人来说都很陌生,但也有一些是大家熟悉的,比如智商、情商、逆商、语言、音乐、运动、体能、耐力、抗压力,抗肿瘤、酒精耐受、早恋基因、网瘾基因、暴力基因、快乐基因、宜人性基因、拖延基因等。
观众席上有一位女士站起来,问道,”任何事情都没有百分百的可靠,我想知道如果按照你的计划执行,孩子成才的概率是多少?“赵博士说,”鉴于计划的时间跨度很长,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加上父母在执行上可能会有一定偏差,确保孩子百分百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虽然我不能给出一个确保成功的概率,但可以给出失败的概率。
那么失败的概率是多少呢。
如果作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于你拿到了一手举世无双的好牌,但是依然被你打了个稀烂。
所以我只能说,得到了这份计划至少你们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赵博士又放出一张滚动的图表,“我们的数据库取样具有绝对的说服力,这是近一百年以来全球三万多行业翘楚的基因模型,他们来自于各个行业,各个国家,他们在生前或是死后,自愿捐献身体组织,组建基因库,现在我们的基因库还在不断扩大中。
可以说,他们是你们、或者说你们的父母、祖父母曾经最想达到的高度。
所以说,这份计划表给你们的孩子提供的是一个底限,而非上限。”
一位男士站了起来,”不管他们以前多么成功,现在也只是一堆数据而已,而且他们已经成了过去式,不能代表未来。
“赵博士对他的问题表示赞许,“你很有想法,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疑问。
可你们不要忘了,生命进化的本质就是一种计算。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编码的指令在细胞中运作,用DNA写出的指令引导细胞中的机构组装特定的蛋白质分子,并逐步累积核苷酸信息,累积的信息又产生细胞和身体结构,使人们产生种种行为倾向。
可以说,不管是计算机科学,还是生物系统,他们的基础都是信息计算。
至于状态是发生在计算机电路里,还是人体细胞里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是数据,就可以进行计算、分析和预测。
以名人为模板进行培养,是让孩子成才的最简便的捷径。
“……赵博士的讲座反响出奇的好,一场讲座下来,报名参加”金种子计划“的人远超预期。
赵博士并没有帐单全收,他挑挑拣拣,从一大叠报名表中挑选了一部分家庭,并让我约时间找他们来工作室详谈。
我是一名客服,才刚刚加入公司,我的工作是接待客户,并在客户签订合约后,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提供对孩子的跟踪服务,以确保成长计划的有效执行。
我加入这家公司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从事的基因检测在国内屈指可数,竞争很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博士的知名度。
赵博士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听说公司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在全国仅实验室就有数百家,而且还与各大医疗机构有业务合作,涉及的领域有医疗器械,生物工程,网络信息等,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第一个前来咨询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稚嫩的五岁男孩,三人坐在聊天室里,显得有些不安。
赵博士把金种子计划又详细说了一遍,这对父母对于赵博士是很信服的,虽然整个咨询过程中有很多术语他们完全不懂,却反而让他们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对并自己有幸抢到了第一批名额而充满了感激。
只有当谈到价格的时候,这对父母才犹豫起来,局促写满在脸上。
赵博士是个懂得把控节奏的人,他表示,可以先给孩子做一个大致的基因匹配检测,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再考虑要不要接受这项计划。
两人看了看身边一脸蒙懵的儿子,点了点头。
一个星期后,孩子的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与他的基因最接近的人物是一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两人有多达275个相同的位点。
对于这个结果,这对父母是有些疑惑的,他们对于这个名字一无所知,在看过葛利普将近十几页的生平介绍以后,才对这位地质古生物学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赵博士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比较感兴趣?””我从来不知道他有什么特长,他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
““这就对了,他没有表现出什么特长,只是因为他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换句话说,他的内在是丰富的,但他并不擅长表达,这种特质恰恰是一个地质生物学家所需要的。”
赵博士兴奋地用手指点着检测报告,好像他已经看到,自己将亲手创造一位伟大的地质生物学家。
“任何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但丰富的内心和敏锐的感受是无法复制的,而这正是你的孩子所具备的东西。”
母亲还是有点不太相信,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特质,她说孩子过于腼腆,连大声说话的勇气也没有。
“你看到的只是外在,外在是由内在驱动的。
对自然的感受力,细致缜密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成为一名地质生物学家的必要天赋。
你难道没有发现,在这里的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细心打量办公室里的一切,虽然他没有说话,但咱们说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非常仔细。
我相信,他有绝对丰富的感受力和观察力,咱们要不断挖掘他的特长,并引导他往这方面发展。
当他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后,他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而这又将进一步推动他进行自我驱动和成长。”
这对父母终于下定决心试一试,他们在这份为期十五年的协议书上写下名字的那一刻,看向孩子的目光已然自信多了。
在协议上签完字后,赵博士向父亲保证,他的孩子很快就将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这是计算机在数以万计的DNA编码中找到的一条为他独身定制的vip通道,他们可以不相信宿命,但是必须相信科学。
三个月以后,当这对父母带着孩子再次出现在聊天室时,已经表现出了完全的信服。
他们告诉赵博士,他们严格遵守成长计划中的内容,包括每天的食谱,穿衣打扮,阅读书籍,兴趣班的选择等。
他们从来不知道,原来孩子这么喜欢读科普书籍,那些诸如《昆虫记》《奇妙的植物》和《地球科学简史》等在父母非常枯燥的书,孩子竟然看得津津有味。
根据计划书上的项目,他们又让孩子参加了科普夏令营,现在孩子明显感觉开朗多了,他不仅能在别的同学面前谈论自己的经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看来他们参加这个成长计划是对的,孩子真的适合走这条路。
我负责跟踪记录孩子的后续成长,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上门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而这户家庭也总是不负所望地带给我一些好消息。
比如孩子迷恋上了石头,他用石头做的手工获得了老师的夸奖。
孩子养成了观察昆虫的习惯,他做的昆虫标本获得了全校创新能力大赛的一等奖。
孩子成了学校的小名人,作为本市唯一的选手,奔赴北京,与全国数百位小记者一起参加科普夏令营,不仅开了眼界,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到了初中二年级,孩子更是写出了一篇养蚕科学论文,文中观察记录了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讲叙了中国的养蚕文化,二十四节气安排对桑蚕活动的影响,松土对扦插桑树成活率的影响,还介绍了几千年来丝绸之路的发展。
全文洋洋洒洒三万多字,部分节选登录到当地的报刊上,一发表就惊艳了所有的师生和家长。
这个案例为赵博士增加了不少的口碑,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成功的把许多意向者变成了他的准客户。
但赵博士并不是来者不拒的,除了孩子的年龄要求外,他只挑选那些对他表示信服,并且愿意全盘接受他的计划的家庭。
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按照他的说法,只有配合默契的家庭,才能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完成这项漫长的成长计划。
今天赵博士接待了一个较为特殊的家庭,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工作室。
据孩子的母亲高女士说,她是一位单身母亲,孩子是通过精子库的最优匹配产下的试管婴儿。
高女士介绍说,她家境优越,她的父亲是一个集团公司的总裁,同时还是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她有两个兄长、一个姐姐,他们有的是高管,有的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
和她的兄弟姐妹相比,她缺乏经营方面的才能,也不是一个果断的决策者。
为了能在家族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她很早就尝试了试管婴儿这种方式。
儿子名叫高星,今年三岁,身体健康,活泼可爱,在外貌体型脾性都无可挑剔。
唯一遗憾的是,高星不够完美,尤其是在商智方面不算聪明,和他的那些堂兄弟姐妹相比,他背英语单词都很吃力,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已经可以单独看完一本英文绘本,可高星连26个英文字母还经常搞错。
所以她想为高星打造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高女士说话的时候,下巴微微抬起,露出明显的优越感。
这一点从她的打扮中也可以看出来。
她穿着一身香奶奶的黑色毛衣套裙,脚踝上带了一条梵克雅宝的脚链,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龙涎香味道。
面对赵博士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摆弄着自己的爱马仕包包。
他们谈话的时候,我把高星带到大厅,让他做一份智商测试试卷,高星对做题很是抵触,他咬着笔头问我,这儿又不是医院,为什么你们都穿着白大褂?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我们从事的是和医疗相关的行业,白大褂可以给人留下信任和整洁的印象。
高星完全不理解我的话,心不在焉地涂抹着那份充满奇怪图形的测试卷,丝毫没有意识到聊天室内的两个人正准备改写他的命运。
赵博士和高女士的沟通还在继续,高女士表示,自己本来不必来这里的,她可以提供给孩子远超普通人的条件,即使孩子的资质再平庸,他们家的财富也能保证他一生衣食无忧,她来这里,只是想尝试一些新事物。
赵博士立刻表示理解并认同,他说,“谁不希望锦上添花呢,我们都想给孩子给予最好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天使,不是吗?”赵博士为她详细介绍了金种子计划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看得出来,高女士并没有被他的身份所慑住,那些深奥的专业名词也不能完全说服她。
她问了赵博士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双胞胎的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双胞胎的基因是近乎相同的。
根据你的培育计划,匹配的名人模板应该也是相同的。
那么你如何能确保他们将来不会在同一条赛道上发生恶性竞争?”这个问题让赵博士措手不及,在他那庞大的名人基因数据库里,并没有双胞胎的案例,他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事实上,确实如同高女士所说的,在同一个行业内,脱颖而出的只能有一个人,这似乎是一条无法更改的规则。
大部分的时候,其中一个人会活成他的同胞手足的影子。
赵博士含糊其词道,“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案例研究,但是请你放心,我们提供的是最优计划,但不是唯一计划,即使是双胞胎,只要基因存在差异,总能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
这个回答未免太过牵强,高女士语带嘲讽道,“这么说,所谓的最优计划并不能保证最佳效果?”这时我拿着高星做完的智商测试卷进来,赵博士粗略地看了一下,向高女士说,“在我看来,任何计划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教授又一次拿捏住了对方的痛点,高女士接过试卷后,脸色变了,85分,虽然属于正常,但已经接近正常范围内的最低分值,这个分数远低于高女士的预期。
如果她想完成逆袭,就必须找到一条捷径。
高女士松口了,“先给孩子做一个基因测试,再做决定吧。”
几天以后,我把测试文件交给她,并且告诉她,与孩子基因位点最契合的名人是卡尔·拉格菲尔德。
高女士听到这个名字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她的眼睛亮了,好象在茫茫的大海中看到了一盏灯塔。
卡尔·拉格菲尔德是一位国际顶尖设计师,有‘时尚界的凯撒大帝’之称,在高女士看来,能和他的基因所契合,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荣耀。
博士没有放过她脸上的任何一丝表情,他说,“你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平时有没有表现出艺术和审美方面的天赋?”高女士没有回答,但她看向高星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以为赵博士会趁热打铁,他却说,“事实上,孩子的年龄偏小,我不建议现在就让他参与这个计划。
你们过两年再来吧。”
高女士却没有拒绝,只说先回去考虑一下。
高女士走后,赵博士让我提早把高星的成长计划书准备好,因为他相信,高女士很快就会来签协议的。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肯定?”“高女士的前半生是人生赢家,后半生却深陷迷茫,对她这种出身优越,没有经历过低谷的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很有控制欲的人,习惯了将一切牢牢地抓在手中,从可控发展到不可控,是她绝对无法忍受的。”
我不禁感慨,赵博士对于人性的掌握,丝毫不亚于他对基因工程的掌握度。
严格地说,这个家庭并不符合赵博士的筛选要求,高女士太过自负和傲慢,而且高星年龄太小,很难配合后续的计划执行,我不知道为什么赵博士要把她纳入进这个计划。
果然,一个星期以后,高女士带着高星来了,我看到和上一次的打扮截然不同,高星穿着一套黑色的小西装,一双锃亮的黑色小皮鞋,俨然就是那位‘时尚大帝‘的迷你翻版。
显然那次基因检测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高女士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检测结果,并开始对高星施加影响。
高女士在纸上写下名字的时候,手有点颤抖,高星那辉煌灿烂的未来似乎已经在那一刻开始了。
高星成了我持续跟踪的客户之一,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去上门去见见他,记录下他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因为高女士经常主动和我联系,我对高星的关注和了解也更多一点。
让我欣慰的是,高女士把计划书上的内容执行得很到位,甚至有时候过于超前,将计划提前执行了。
这使得高星的成长速度明显快于别的孩子。
卡尔·拉格菲尔德最早是一名摄影师,后来才进入服装设计行业,他不仅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而且兴趣广泛,在时装、摄影、广告、音乐、出版、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
高星的成长计划正是参照卡尔的成长经历所设计的。
虽然同时学习绘画、外语和摄影,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过于繁重,但高星并没有表现出抗拒,他对绘画尤其感兴趣,家中挂满了他随手涂鸦的画作,从画面上来看,虽然只是一些点线面的随意组合,潦草且毫无章法,但充满了肆意的创造力,我不得不感叹,审美确实是刻在基因里的一种天赋。
高女士把一部分作品保存下来,我每次去她家的时候,她都会展示给我看。
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等将来高星成名以后,这些画作一定会身价飞涨的。
高星的行为举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不见了,被一个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取代。
我们说话的时候,他在一边坐得端端正正,似乎唯恐把身上的小西装压出褶子。
高女士不无自豪地说,她经常带高星逛高档商场,和那些挤在玩具柜台吵吵闹闹、邋遢顽皮的孩子不同,高星更喜欢去时装柜台,摆弄那些漂亮的服饰和模特,店员们都很喜爱他,说他以后一定是个帅帅的模特。
看来高女士对这份培养计划相当满意,她的皮肤状态都比以前改善了不少,也许一切尽在掌控的感觉让她又找回了满足感。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随着高星慢慢长大,我减少了去高家的次数,只和高女士电话联系,四年以后我再见到高星时,他已经成为一个俊朗的少年。
虽然他穿着一套普遍的校服套装,但外翻的白色衣领和袖子突出了细节,脚上的芬迪牛皮运动鞋彰显了他的高端审美,加上一头精心修剪的发型,让他显得相当完美。
高星带着适宜的微笑,向我点头问好,连摆放在胸前的双手都像是刻意调教过的。
高女士告诉我,孩子的课程学得很快,他已经学完了初级摄影和素描课,只是在英语方面的进展较慢。
接下来她准备让孩子到国际学校上学,那家学校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 AP艺术史和AP英语写作,可以提供沉浸式的英文学习环境,并为以后进入国际藤校就读做准备。
这位母亲随后又请我参观挂在墙上的照片,这些都是高星最近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只有一小部分风景照,大部分都是人物照,这些人物的五官和神情有一种微妙的相似,我猜测应该是高女士的家人。
从照片上来看,高家有三个孩子,年纪和高星差不多,但在气质上,高星明显要胜出他们一筹。
整组照片呈现出岁月静好,其乐融融的样子。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从他站立的位置和神情来看,应该是高女士的父亲,那位当地有名的企业家。
高女士说,“我们家从不缺成绩优秀、智商卓越的孩子,但象星星这样具有艺术气质的孩子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星星的外公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
我随口道,“如果成为一名摄影师也不错。”
我认为这是一句夸奖,可是高女士的脸色却沉了下来,“他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顶尖的设计师,摄影不过是他的一项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审美能力而存在。”
我和高女士说话的时候,高星一直没有开口,这么些年没见,他身上多了一种陌生感,我向他,“你最喜欢自己拍的哪幅照片?”高星随手一指。
那是一幅从窗口往外拍的风景照,外面春光明媚,却被限制在四四方方的窗格中,看上去氛围有些压抑。
我问,“为什么是这一幅?”高星缄口不言。
高女士向我解释,为了锻炼高星的英语口语,家里有一项规定,必须用英语进行对话,以高星现在的英文水平,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难度。
我提出质疑说,”这已经偏离了计划书上的内容,而且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这些要求是不是过于严格了?“这次见面不欢而散,高女士认为我应该为这么成功的案例而欢呼,而不是给她泼冷水。
临走时,高星偷偷递给我一张纸条。
趁着高女士不注意,我打开来,上面写的是:你能常来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