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今生相遇

三世因果今生相遇

作者: 碌碌无为君

悬疑惊悚连载

《三世因果今生相遇》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温清晏沈清讲述了​1确凿的物理证据 vs 她坚信的科学理性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永远被一种近乎神圣的静谧笼阳光透过高大的窗被细密的防尘网过滤温柔地洒在长案空气里浮动着旧纸、墨香和天然糨糊混合的、令人心安的气沈清词戴着白色棉质手鼻梁上架着一副放大正屏息凝神地处理着手中的一册古这是新送来的一批藏品之一本清代的医案手名曰《青囊遗思书页脆弱得如同蝶边缘多有蛀墨迹也因水渍而...

2025-10-21 13:45:31

1确凿的物理证据 vs 她坚信的科学理性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永远被一种近乎神圣的静谧笼罩。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被细密的防尘网过滤后,温柔地洒在长案上。空气里浮动着旧纸、墨香和天然糨糊混合的、令人心安的气息。

沈清词戴着白色棉质手套,鼻梁上架着一副放大镜,正屏息凝神地处理着手中的一册古籍。这是新送来的一批藏品之一,一本清代的医案手稿,名曰《青囊遗思》。书页脆弱得如同蝶翼,边缘多有蛀损,墨迹也因水渍而淡淡晕开。

她热爱这份工作。在这里,时间仿佛放缓了脚步,一切都遵循着严格的规程和可追溯的逻辑。清洗、补纸、溜口、压平……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准和耐心,这与她严谨、理性的性格无比契合。作为这里最年轻的博士,她以其出色的技艺和沉静的心性备受赞誉。

修复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直到她翻至其中一页。

这一页记录的是一则关于妇人郁症的医案,文字朴实。然而,在页边空白处,却有一行极浅、极清隽的铅笔小字。若非光线恰好以某个角度落下,几乎无法察觉。

沈清词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放大镜,凑得更近些。

那行小字写道:“左腕花瓣胎记,色若晚霞。辛卯年秋,于金陵,遇绾卿。”

“嗡”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脑海里炸开。

她的呼吸骤然停滞,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猛地松开,带来一阵失序的狂跳。她几乎是下意识地、猛地缩回按着书页的右手,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左腕……花瓣胎记?

她僵硬地、缓慢地抬起自己的左手,目光落在腕间那枚从小便跟着她的、指甲盖大小的淡粉色印记上。它的形状,确实像一瓣小小的、舒展的梅花。

颜色若晚霞?她从未如此诗意地形容过它,但此刻在灯下细看,那淡粉中晕染的色泽,竟真与天边将逝的霞光有几分神似。

绾卿……

这个名字,像一枚投入古井的石子,在她心湖深处激起圈圈涟漪,带着一种陌生的、却又诡异地熟悉的回响。她确信自己从未听过或见过这个名字,但为何,念在唇齿间,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悲戚?

“巧合…一定是巧合。”她低声自语,试图用惯常的理性安抚失控的心绪,“或许是某位后世收藏者随手写下的批注,恰好…恰好描述了一个类似的胎记。”

可“辛卯年秋,于金陵”呢?时间、地点如此具体。还有“遇绾卿”…这分明是一个完整的叙事片段,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宿命般的指向性。

她尝试用文献学的方法去解构它——笔迹风格、铅笔的年代铅笔是近代产物,但清代已有类似石墨条的使用,甚至可能是某种暗语或密码。但无论她如何分析,那行字与她身体特征的惊人吻合,像一根尖锐的刺,扎破了她赖以生存的、井然有序的世界观。

接下来的时间,她再也无法集中精神。指尖下的纸张不再仅仅是需要修复的对象,它仿佛变成了一只窥探的眼睛,或是一扇即将打开的危险之门,门后是她无法预知的深渊。

她强迫自己完成当天计划的工作量,但动作间失去了往日的行云流水。下班铃响起时,她几乎是逃离了修复室。

回到她那间装修极简、一切物品都摆放得一丝不苟的公寓,沈清词第一次觉得这方空间有些过于空旷和冷清。她站在浴室的镜子前,再次抬起左腕,凝视着那枚胎记。

过去二十八年,她的人生轨迹清晰明确:努力学习,考入顶尖学府,攻读博士,进入理想的单位。她相信科学,相信逻辑,相信一切都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就像修复古籍,再混乱的残卷,也能通过正确的方法恢复秩序。

可今天这行字,属于哪个范畴?属于哪种科学?

它像一道无法归类、无法验证的谜题,横亘在她面前。而最让她不安的是,她内心深处,竟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想要去解开这个谜题的冲动。

理性告诉她应该忽略它,当作一个无意义的插曲。

但另一种更深层、更隐秘的力量,或许就是那声回荡在心底的“绾卿”,驱使着她。

她打开电脑,在搜索栏里输入了“温氏医馆”。《青囊遗思》的扉页上,有“温氏诊堂”的朱文印戳。

搜索结果并不多,夹杂在各类商业信息中。终于,在一个冷门的地方文史论坛里,她找到了一条几年前的帖子,提到老城区有一条即将拆迁的“温家巷”,巷口曾有一间世代行医的“温氏医馆”,据说传承已久,但近年已少有人知。

地址模糊地指向城南。

第二天,沈清词请了半天假。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执念,推着她走向那个地方。城市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那条所谓的“温家巷”蜷缩在现代化的缝隙里,低矮、破败,墙壁上写着大大的“拆”字,充满了被时代遗忘的颓唐。

她踩着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依照模糊的记忆和零星的打听,寻找着。细雨开始飘落,沾湿了她的发梢和外套,带来一丝初秋的凉意。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扇不起眼的、漆色斑驳的木门出现在眼前。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老旧的木匾,字体已然模糊,但仔细辨认,还能看出是“温氏医馆”四个篆字。

就是这里了。

她的心跳又一次不受控制地加速。雨水顺着额发滑落,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清醒。她在门前踌躇了许久,最终,深吸一口气,抬手叩响了门扉上的铜环。

“叩、叩、叩——”

声音在寂静的雨巷里回荡,仿佛也叩响了她命运转折的音符。

2历史的痕迹 vs 现实的湮没

木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拉开一道缝隙。

开门的是位穿着深灰色中式立领上衣的中年人,面容温和,带着些许疑惑看向门外的沈清词。“请问你找谁?”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常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安稳。

“您好,”沈清词压下心头的悸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我是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负责古籍修复。最近在修复一本名为《青囊遗思》的医案,上面有‘温氏诊堂’的印记,所以冒昧前来,想了解一下情况。”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带着职业性的自我介绍,试图为这次突兀的拜访披上合理的外衣。

中年人眼中的疑惑散去些许,侧身让开:“哦,是图书馆的同志啊,请进。我是温清晏的叔叔,温柏年。医馆现在主要是清晏在打理。”

沈清词道谢,迈步踏入。门内仿佛是两个世界。外面是潮湿、破败的待拆迁旧巷,里面却是一方静谧、整洁的庭院。青石板铺地,墙角植着几丛翠竹,雨水顺着竹叶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苦的药草香,瞬间洗涤了从外面带来的尘嚣与潮湿的黏腻感。

正对着庭院的,是一间敞亮的堂屋,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古朴的药柜和看诊的桌案。此时,一个穿着素色棉麻长衫的背影,正站在高高的药柜前,拉开一个个小抽屉,熟练地抓取药材。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

“清晏,”温柏年朝里面唤了一声,“有客人,是图书馆的,为了咱家那本老医案来的。”

药柜前的背影顿了一下,随即缓缓转过身来。

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凝固。

沈清词看清了他的样貌。他很年轻,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眉眼清隽,肤色白皙,鼻梁挺直,组合成一张极为温润俊雅的脸。然而,让沈清词心头莫名一紧的,是他看向她的眼神。

那不是对陌生访客应有的礼貌审视,也不是对专业人士的尊重好奇。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杂了巨大震惊、难以置信、恍如隔世,以及某种深深刻骨的悲恸与狂喜的情绪。他的瞳孔在接触到她面容的瞬间骤然收缩,拿着小药秤的手猛地一颤,那精致的铜制小秤“哐当”一声,掉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秤盘里的几片甘草撒了出来,零星地散落。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的声音,竹叶的沙沙声,此刻都变得异常清晰。

他就那样怔怔地看着她,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光洪流,终于找到了遗失已久的魂魄。他的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沈清词被他这剧烈的反应惊得站在原地,进退不得。她从未被人用这样的眼神注视过,那目光太过炽烈,太过沉重,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直直撞入她的心底。她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意乱,脸颊也有些发烫。

“清晏?”温柏年也察觉到了侄子的异常,略带责备地提醒道,“怎么这么不小心?”

温清晏似乎这才回过神来。他迅速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掩盖住了眸中所有翻腾的情绪。他弯腰,默不作声地捡起药秤和散落的药材,动作间已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只是那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抱歉,失礼了。”他再抬起头时,脸上已经带上了一层疏离而客气的面具,声音温和,却带着明显的距离感,“我是温清晏。请问,那本《青囊遗思》……有什么问题吗?”

沈清词定了定神,走上前,隔着看诊的桌案与他相对而立。她将从图书馆带来的、拍摄了批注页的高清照片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

“温先生,我们在修复这本书时,发现了这行批注。”她指向照片上那行小字,尽量用专业的口吻说道,“这行字提到了一个名为‘绾卿’的女子,以及她左腕上的胎记。而巧合的是,”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挽起自己左臂的衣袖,将那枚花瓣状的胎记显露出来,“我的手腕上,有一个形态非常相似的印记。”

她的目光紧紧锁定着温清晏,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

温清晏的目光落在照片上,又缓缓移向她手腕上的胎记。他的喉结轻微地滚动了一下,眼神深处那勉强压制的波澜似乎又有翻涌的迹象,但他控制住了。他只是沉默地看着,那沉默却比任何言语都更让人感到压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眼,目光深邃地看向沈清词:“所以,沈小姐前来,是想弄清楚这行批注的来历?”

“是的。”沈清词点头,“这行批注与我的个人特征存在难以解释的关联,作为一名修复师,也作为……被意外卷入的当事人,我希望能够查明原因。这或许也关系到贵医馆先祖的一些往事。”

温清晏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照片的边缘。堂屋里再次陷入沉默,只有雨水敲打屋檐和竹叶的声音绵绵不绝。

“我明白了。”他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几分,“关于这位‘绾卿’,家族记载中确实语焉不详。不过……”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下某个决心,“先祖还留下了一本手札,里面的记录方式……有些特别,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沈小姐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

特别的记录方式?沈清词的心提了起来。“是什么样的手札?”

温清晏转身,从身后一个上了锁的紫檀木匣里,取出一本更加古旧、封面没有任何字迹的线装小册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就是这本。里面的文字,并非普通的汉字或医案记录。”他翻开几页,展示给沈清词看。

沈清词凑近细看,心头又是一震。册子内的纸张同样泛黄脆弱,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它们看起来像是某种变体的篆文,又夹杂着许多类似药草形态的简笔画,以及一些完全无法辨识的、仿佛星图或卦象的图案。这更像是一本用独特密码书写的日记。

“这……”沈清词蹙起眉头,“这种文字,您认识吗?”

温清晏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家族中也无人能完全破译。只零星传下一些口诀,提及需结合五行、星宿与药性来解读,但具体方法已然失传大半。”他看向沈清词,目光中带着一种探究,“沈小姐是文献学博士,精通古文字,或许……能从专业角度,看出一些我们忽略的规律?”

他的提议合情合理,却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沈清词心中激起更大的涟漪。一起破译?这意味着她将有更多机会接触温清晏,接触这个充满了谜团的温家,也意味着她将更深地卷入这个由一行批注引发的、超出她掌控的事件。

理性在警告她远离,但那股源自心底的好奇与牵引力,却更强有力地推动着她。

她看着那本充满神秘符号的手札,又看向温清晏那双似乎藏着无尽故事的眼睛,终于点了点头。

“好。”她说,“我愿意试试。”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微弱的夕阳金光,穿透云层,斜斜地照进堂屋,在两人之间的桌案上,投下一片温暖而朦胧的光晕。那本承载着未知秘密的手札,静静地躺在光晕中央。

那本加密手札被温清晏极其郑重地放置在书房的紫檀木桌案上。书房与看诊的堂屋相连,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类医药典籍和线装古书,空气中墨香与药香交织,更显沉静。窗外,被雨水洗过的翠竹青翠欲滴。

沈清词再次戴上白手套,小心地翻开手札的扉页。那些奇异的符号与图案在眼前铺展开来,像一团等待理清的乱麻。温清晏坐在她对面,递给她一叠干净的宣纸和一支铅笔。

“先祖留下的口诀提及,需先辨‘象’,再定‘位’,后合‘性’。”温清晏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怕惊扰了这书房的宁静,也怕惊扰了眼前人,“‘象’指这些图案,可能对应星宿、方位或人体经络图;‘位’是字符在页面上的布局,或许暗合九宫或八卦;‘性’……可能指代药物的性味归经。”

沈清词点头,这思路与文献学中破译密码的逻辑有相通之处。她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页。页首是一个类似“火”的变体符号,旁边绘着一株简笔的、叶片呈心形的草药,下方则是一串更小的、如同星辰连线的图案。

“这个符号,有点像‘离’卦,代表火。”温清晏指着页首的符号,随后目光落在那株草药上,“这植物……似乎是远志。《本草纲目》有载,远志味苦,性温,归心、肾、肺经。常用来安神益智,解郁。”

“心?”沈清词捕捉到这个关键词,“‘离’卦也对应心脏。那么这第一段,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与‘心’相关的、带有郁结情绪的状态?”

温清晏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有可能。再看这串星图……”他微微蹙眉,手指虚点着那串图案,“似乎……与二十八宿中的心宿排列有些相似。心宿,亦称商星,主明堂,往往关联……”

他的话语顿住,似乎在斟酌词句,但目光却不自觉地与沈清词探寻的视线相遇。两人靠得很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草药气息,混合着陈年书卷的味道,形成一种独特而令人安心的氛围。

“关联什么?”沈清词追问。

“关联……情感、思念。”温清晏移开目光,声音更低沉了几分,“炽烈而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感。”

书房内忽然安静下来,只有彼此清浅的呼吸声。沈清词觉得脸颊有些微热,连忙低下头,在宣纸上记录下:“第一段:象 - 离火,远志;位 - 待考;性 - 归心,安神,解郁。推测:描述心郁之症或心境。”

破译工作缓慢而艰难地推进着。他们时而争论一个符号的可能含义,时而共同翻阅《周易》或《本草纲目》寻找依据。在讨论一个类似水波纹的符号时,沈清词为了更清晰地指出手札上的一个细节,下意识地伸出了手指。

几乎在同一时刻,温清晏也伸出手指,想要指向另一处可能关联的图案。

两人的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方,猝不及防地碰触到了一起。

微凉与温热的触感。

“轰——!”

仿佛惊雷在脑海中炸响,又似冰河骤然开裂。

沈清词浑身猛地一颤,一股强烈的眩晕感袭来。眼前不再是堆满古籍的书房,而是骤然闯入的、支离破碎的画面——

冲天火光,映照着残破的城楼。硝烟弥漫,空气中是浓重的血腥与焦糊味。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兵刃交击声、垂死的哀嚎声交织成一片。她或者说,是一个穿着古代衣裙、与她面容相似的女子正跪在泥泞中,用颤抖的手死死按住一个身着染血铠甲的军士的胸口,那伤口汩汩冒着鲜血,染红了她素白的衣袖。抬头间,她看到城楼之上,一个挺拔的银色身影正挽弓搭箭,目光如炬地望向城外,侧脸轮廓在火光中显得刚毅而决绝……那是温清晏的脸!

画面一闪而逝,快得抓不住细节,但那浓烈的悲壮、绝望与撕心裂肺的痛楚,却如同实质般狠狠撞击着沈清词的灵魂。

她“嘶”地倒抽一口冷气,猛地缩回手,像是被烫到一般。心脏狂跳不止,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她难以置信地看向温清晏,只见他的脸色也在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扶着桌沿的手指用力到指节泛白,胸口剧烈地起伏着,眼神中充满了与她同样的惊骇与混乱。

那不是幻觉!

他们同时看到了!看到了那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血腥而惨烈的场景!

“你……你也看到了?”沈清词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

温清晏紧闭了一下眼睛,再睁开时,眼底翻涌着巨浪,但他极力克制着。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哑声道:“这手札……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

危险?沈清词脑中一片混乱。那是什么?集体幻觉?还是……如同那行批注一样,是某种无法解释的、指向过去的烙印?

“刚才那个画面……是战场?城破?”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试图抓住那些碎片,“那个穿铠甲的人……是你?”最后二个字,她说得极其艰难,这想法本身就已荒谬绝伦。

温清晏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避开了她的问题,转而指向手札上他们刚才触碰的那个水波纹符号旁,几个之前被忽略的、更细小的标记。

“看这里,”他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这几个标记,连起来看,像不像‘癸水’、‘惊蛰’?”

癸水?天干之一,亦常代指女性。惊蛰,节气,万物复苏,雷声始鸣,有惊醒、震动之意。

结合刚才那惊心动魄的战场画面,以及指尖触碰带来的“震动”与“惊醒”……这一切,难道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触发机制?

沈清词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这本手札,不再仅仅是一本等待破译的古籍,它更像一个潘多拉魔盒,而他们,正在试图打开它。

“还要……继续吗?”她听见自己声音干涩地问。理性在疯狂地拉响警报,让她立刻逃离。但内心深处,那个名为“绾卿”的影子,以及刚才那惊鸿一瞥中穿着古装的自己那绝望的眼神,却像磁石一样牢牢吸住了她。

温清晏沉默地看着她,目光深邃得像不见底的古井。他看到了她眼中的恐惧,也看到了那恐惧之下,与自己同样的、无法割舍的探寻。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既然已经开始,就没有回头的路了。而且……”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依旧有些苍白的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近乎怜惜的神情,“有些答案,或许本就注定要由我们来找寻。”

窗外的最后一缕天光隐没,书房里尚未点灯,昏暗渐渐笼罩下来。那本摊开的手札,在昏暗中散发着幽幽的神秘气息,仿佛无声的邀请,也仿佛危险的预兆。

沈清词看着对面那双在昏暗中依然亮得惊人的眼睛,心中的天平,终于彻底倾斜。

自那次指尖触碰引发的惊魂后,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某种一触即发的张力。沈清词下意识地将椅子向后挪了少许,与温清晏,也与那本诡异的手札,保持着一段自以为安全的距离。

“我们……真的要继续?”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却牢牢锁在那本手札上,仿佛它是个活物。

温清晏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有未散的惊悸,有深沉的忧虑,还有一种……近乎认命的平静。“手札的力量,看来远超你我的想象。”他缓缓道,指尖轻轻拂过书页,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谨慎,“但若就此停下,那些画面……那些情绪,就会像幽灵一样,永远缠绕着我们。唯有弄清源头,或许才能找到解脱之法。”

他的话语击中了沈清词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渴望。是的,那些碎片化的记忆和汹涌的情感,若不弄清缘由,必将成为她余生无法摆脱的梦魇。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重新聚焦:“好。但我们……需要更小心。”

接下来的破译,变成了一场无声的、刻意保持距离的探戈。他们不再用手指直接指点,而是改用铅笔在宣纸上标注、画线。交流也变得更加简洁、克制,仿佛生怕过多的言语或接触,会再次引爆那危险的洪流。

然而,精神的戒备,并无法完全阻挡那源自灵魂深处的牵引。

随着破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符号被解读出来。他们拼凑出更多关于“绾卿”与那位疑似温清晏先祖的将军的片段。那些记录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化作了无声的电影画面,在他们紧绷的神经上一次又一次投下涟漪——

春日庭院,梨花似雪。“绾卿”坐在石凳上低头捣药,阳光为她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一个身着玄色常服、身姿挺拔的男子依旧是温清晏的容貌静立廊下,目光深沉地凝视着她的侧影,那眼神里是压抑到极致的温柔与挣扎。他手中紧握着一枚小小的、似乎是玉珏的物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却终究没有上前。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香软桃花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